• 首页 > 盛唐道场
  • 今天是:

企业创新:态度比投入更重要

2012/12/22 11:22:00   浏览次数:

被称为龙年第一起重大环保事件的广西龙江“镉污染”事件披露后,公众对当地发展与污染治理的种种追问直指政府,政府监管确有缺失缺位之处;然而,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同样应当引起关注。要想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,调整产业结构,对企业实施优化升级,最终取决于企业自身转变态度。这需要真正从源头上端正指导思想,坚持以正治企,彻底放弃老鼠躲猫式的把戏。

在以正治企中将创新“逼上梁山”

在央视的一次《对话》的节目中,日本盛和塾的塾长稻盛和夫先生提出了一个经营方程式:工作成果=人格理念×热情×能力,其中人格理念存在负数。这就告诉我们,企业家如果以忽悠消费者等相关利益主体为能事,在潜规则中能力越强、热情越高越糟糕;要想下功夫去猜透消费者的需求,诚信经营,以创新抢占市场先机,企业家就必须坚持正确的价值观,即以正治企。

以正治企可以视为老子“以正治国”治理诉求在现代企业里的表现,作为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提出来的三大治理原则之一,“以正治国”居于三大原则之首,也是三大原则的核心。从字面上不难看出,“正”对社会而言,讲的是公平、公正;对个人而言指的是光明正大,在公司治理中就是要在竞争中走正道。从后人的商业实践中不难看出,它在商业领域一方面指的是具有普世价值的商业伦理,比如以诚信为本、童叟无欺等等;另一方面则是对客观规律的积极遵从,比如善假于物或者“夏置皮裘、冬置舟”之类。这两者相辅相成,前者处于主导性的地位,只有坚持前者,才会认真实践后者。

古人所谓的“治”也有双重含义,一种指的是管理,“以正治国”就是管理者的管理实践;另一种则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治理的内涵基本相似,是对管理者的管理。两者的结合,强调的是标准和规范,无论其在道德方面还是专业运用方面都是如此。比如古时候的“车正”即国家运输车辆技术标准官、“火正”即国家负责制订大火历的官员、“木正”即国家木器制作技术标准官,另外还有“陶正”、“农正”、“田正”、“土正”、“庖正、“水正”等等。这首先要求管理者必须在标准和规范的范围内行使职权,其次要保证自己的行为堪为标准和规范,然后才是用标准和规范要求下级。这绝不是墨守成规,相反可以将下属“逼”向创新。因为要想在标准和规范里显示自己的价值,只有通过创新才能略胜一筹。

养成以正治企的态度拓展创新路径

以正治企贵在养成,即养正。在自然界,“正”往往不会自然而然的发挥作用,而是通过优胜劣汰对生物界进行校正。那么,作为对历史经验的总结,为了避免在经济转型中被淘汰,就需要积极主动去养正,或许这正是业界所需要的一次商业精神启蒙。然而,企业是务实的,养成以正治企的态度不能止步于表态,需要在探索中前进。如果说创新需要摸石头过河,以正治企则是摸石头过河的准则,不能被很方便摸到的石头所惑。

在企业内部,以正治企需要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,更需要企业家或者管理者严格的自律,即养正须从修身开始。而修身一定要诚意正心,除了要克服私欲的诱惑,也不能自以为是,甚至挑战法则。老子所谓“不自见,故明;不自是,故彰,不自伐,故有功;不自矜,故长”。意思是说,不固执己见,兼听则明;不自以为是,就能弘扬创新精神;不自己夸耀,反能使企业获得绩效;不自我矜持,所以能够可持续发展。因为有了这种律己的态度,才会尊重别人的智慧,藉重科技的力量,调动大家的积极性,兼收并蓄。养正修身并非不敢越雷池一步,同样可以解放思想。所谓“心正,妄想亦是正;心邪,正路也是邪”,关键在于聪明智慧用在什么地方。养正修身还要立足于长远,在坚持中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。

对于公司治理而言,养正是手段不是目的;养正的目的是要形成一条适合自己的创新道路。以正治企含有契合企业实际,不要折腾、作怪的意思。对于企业战略决策的执行,不能一个将军一个令;应当约束管理者盲目追逐热点,不要在管理模式、运营模式的花样翻新中随波逐流。无论是拿来、空降还是引进,不能简单克隆。比如呼唤乔布斯那样的人物出现,这的确可以成为企业创新的一个诉求,但也要看乔布斯那样的做法在本企业是否行得通。即使在西方,乔布斯那样的创新方式也是一种极端现象。因为苹果的创新模式则是自上而下的,不需要进行市场调研,靠的是企业家的直觉。谷歌则相反,采取了一种从下至上的方法:让消费者参与,依赖快速试验和数据。这同样可以取得成功。这两种模式又是可以相互结合的,究竟采取哪一种模式,将两种模式结合到什么程度,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。

适合自己的创新道路不可能都有现成的答案,养正需要在创新的过程中进行。也就是说,以正治企也要对创新活动发挥应有的导向作用,防止被貌似创新的东西所误。比如东南部的产业向西北部或者不发达地区的梯度转移,这或许是东南部相对落后产业的一个出路;但是对于西北部或者不发达地区来说,就不能把对这种梯度转移的接受当作一种创新,以免使得有污染的产业给当地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态破坏等后果。据一家律师事务所对2000年以来所承办的企业家涉嫌犯罪案件的分析,企业家出现刑事风险的特点之一就是败在了“创新”上,即以改革、创新的名义进行投机,不断踩“雷”。按照稻盛和夫先生的经营方程式来解释,就是因为企业家偏离了以正治企的轨道,在人格理念的正负值上脚踏两只船。一般认为,公司治理是针对败德行为的,很少会想到它在创新领域里的促进和导向作用。其实,治理败德行为仅仅是治标,只有在创新领域里发挥促进和导向作用才是治本的证明。

盛唐集团2011版权所有  地址:唐山市丰润区韩城工业园   电话:0315-5562999  传真:0315-5562999  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关于我们